儲能在我國能源市場中還要多久
2020年,我國風電和光伏并網總容量至少要達到4億千瓦,2030年將達到10億千瓦,而隨著可再生能源消納比重的增加,提升可再生能源電能質量的儲能行業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如今世界各國紛紛布局儲能市場,并且已經取得成效。預計2020年我國儲能市場總裝機規模將達到24.2GW(不包括抽水蓄能電站)”。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張靜表示。
無可否認,相對于巨大的棄風、棄光容量,我國儲能規模依然顯得杯水車薪。對于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儲能從配角到主角還有一段距離。
尚在摸索中的商業模式
10月21日 北京
在儲能技術商業應用領域探索多年的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企業終于聚到了一起。每一個參加2016發電側儲能技術商業化應用論壇的人,都帶著自己的問題,并試圖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目前,儲能技術已經在分布式發電、微網、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以及調頻輔助服務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特別是對于風電、太陽能發電間歇性、不穩定性特點,儲能電站可以減少棄風棄光,改善風電、太陽能的發電質量,提升并網容量。
另外,隨著我國能源互聯網建設步伐的加快,儲能的戰略意義進一步凸顯。
2016年初,《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明確了我國建設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雖然我國的“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剛剛起步,但是建立一個以電力系統為核心和紐帶,多類型的能源網絡和交通運輸網絡高度整合的大能源系統,已經是能源行業的共識。而儲能技術作為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
面對巨大的發展機遇,我國儲能行業商業模式尚未成型,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儲能行業的規模發展。我國儲能應用收益平衡存在著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資本的投資,延緩了行業的發展。
“儲能行業初始投資和運行成本比較高,儲能項目容量遠遠小于棄風棄光量,跟蹤計劃出力效果難以有效的量化和評估,這都造成了社會資本參與過程中過多的顧慮。”張靜分析到。
但是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放開,儲能行業也逐漸迎來新的轉機。
6月7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促進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三北地區6個試點,發揮儲能技術優勢,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納的長效機制,鼓勵發電側、用戶側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并提出了按效果補償的原則。該政策為地區儲能行業發展帶來了機遇,隨著政策的不斷落地,當地儲能產業將如何發展,有待進一步觀察。
華能儲能模式的新嘗試
事實上,能源央企已經在儲能領域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國家電網的全球最大儲能項目張北風光儲輸示范工程,龍源沈陽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的全球首個5兆瓦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示范項目以及國電和風風電開發有限公司的國內電源側投資規模最大的混合電化學儲能示范項目均取得巨大的突破。
然而,國內大多數儲能項目多為示范工程,距離純粹商業運營還有一定距離。這也促進部分央企在儲能商業化運營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
我國西北地區部分光伏電站,由于電網容量輸出原因,棄光問題十分嚴重,部分電站的棄光率高達50%,嚴重影響著電站的投資收益。為此,華能清潔能源研究院進行了光伏電站配套儲能電站項目的相關研究工作,在電網限電時段開始大規模儲能,在非限電時段送出,提升光伏電站的上網電量。
華能清潔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徐越表示,光伏儲能電站采用了直流側接入方案,集裝箱模塊化布置等方案,不僅僅大大降低了投資成本,也提升了儲能電站的利用效率。目前,正在進行技術和經濟驗證。
除此以外,華能清潔能源研究院還在規模化電力儲能技術方面做出了更多探索。華能清能院正在承擔燃料電池汽車作為使用終端的氫能供應鏈建設和商業化運行的示范項目。該項目將利用張北地區風電制氫,并在北京-張家口高速沿線,以涿鹿為中心點建設加氫示范網絡。預計2020年,為冬奧會燃料電池車輛示范運營提供支撐服務。
華能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儲能研究所所長劉明義表示,風電制氫關鍵技術與風電制氫(加氣站)技術已經成熟。該項目對于帶動北京-張家口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氫能產業協同發展,實現氫能源的跨區聯動,有利于形成京津冀氫能產業與資源融合發展新模式。
期待儲能整體行業規劃
儲能行業對于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比例有著巨大的意義,為此各個國家紛紛制定了自己的發展計劃。
德國推出了一項能源轉換計劃,依托儲能發展,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占總電量的50%,2050年則要達到80%。美國可再生能源國家實驗室受到美國能源部資助,計劃依托儲能技術,把市場上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與更加靈活的電力市場相結合,保證提供美國80%的發電量。
“相對而言,我國的儲能行業則缺乏相關的發展規劃。”國務院參事吳宗鑫評論到。
我國對儲能產業發展政策僅僅散見于各個能源發展規劃文件中,針對整個儲能產業發展的行業政策并未出臺。
《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規劃(2014-2020年)》已經把儲能作為9個重點創新領域和20個重點創新項目之一,《中國制造2025》也同樣把儲能作為大力推動突破發展的10個重點領域之一,而《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也把先進的儲能技術作為15個重點任務之一。
根據中關村儲能技術產業聯盟公布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為2.4MW,投運項目為11個。2011至2015年,我國儲能示范項目開始大面積上馬,截至2015年底,累計裝機規模為105.5MW,累計投運項目達到118個。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張靜表示,“十三五,我國儲能產業已經進入商業化運營的初期階段,隨著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市場支持力度的加大,市場機制也逐步理順,多領域融合滲透,儲能行業商業模式也將逐步成型,我國儲能藍海,將會逐步打開。”
巨川電氣帶你了解更多電氣資訊:http://m.nmghbw.cn/